广告图片
× 关闭

4011980/4011999

服务热线

0563—

详细内容

高温下的“隐形杀手”:热射病防治指南

时间:2025-07-09 14:24:51     

2025年盛夏,青岛大学一位宿管大爷在仅靠风扇降温的值班室内倒下,疑因经典型热射病离世。悲剧揭开了一个残酷真相:当室温超过32℃、湿度超60%时,风扇吹出的热风反而会加速脱水,成为老年人的致命陷阱。这不是孤例——热射病死亡率超50%,50岁以上患者死亡率甚至高达80%,相当于新冠重症的死亡率水平。


什么是热射病?不只是“普通中暑”

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本质是人体体温调节系统崩溃。当核心体温超过40℃,全身器官如同被“烹煮”,引发连锁反应:

脑细胞损伤:41℃高温导致脑细胞变性,患者出现抽搐、昏迷  

血液失控:血管内皮溶解,血液先高凝后大出血  

器官罢工:肝脏解毒功能崩溃,肌肉溶解堵塞肾小管,尿液呈酱油色  

临床上分为两类:  

1. 劳力型热射病:高强度运动或劳动者(军人、建筑工人、运动员)突发,进展迅猛  

2. 经典型热射病:老人、儿童、慢性病患者在室内静息状态下发生,症状隐匿却致命  

关键区别:普通中暑常有大量出汗、体温低于40℃且无意识障碍;热射病则伴随皮肤干热无汗(经典型)或持续出汗(劳力型),并出现意识模糊、抽搐等神经症状。


识别致命信号:这些症状是身体在求救

热射病发展迅速,从轻微中暑到致命可能仅需几小时。三联征是早期识别关键:  

1. 高温暴露史:高温环境活动或密闭室内停留(如厨房、浴室、未开空调房间)  

2.核心体温≥40℃:腋温≥39℃即需高度警惕!直肠温度最准确  

3. 中枢神经异常:胡言乱语、昏迷、抽搐或行为反常  


隐匿性预警信号-需特别关注老年人:  

- “强烈呕吐感却吐不出”  

- 皮肤发烫但干燥无汗  

- 小便呈酱油色(横纹肌溶解标志)  

 室内同样高危!当湿度达80%-90%时,即使气温仅32℃汗液也难以蒸发。71岁老人用艾叶泡澡时昏迷送医,就是典型室内案例。


 急救黄金30分钟:降温决定生死

热射病救治核心是 “十早一禁”,其中,早降温是现场急救第一原则。发现患者后立即行动:  

1. 脱离热源:  

→ 转移至26℃以下阴凉处,脱去所有衣物 

2. 快速降温(首选方法):  

→ 冷水浸泡法:躯干浸入2-20℃冷水中(头部外露)  

→ 蒸发降温法:冷水喷洒全身 + 强力风扇吹拂  

→ 辅助:冰袋放置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(薄毛巾包裹防冻伤)  

   目标:30分钟内核心体温降至39℃以下! 

3. 紧急支援:  

→ 拨打120时强调“疑似热射病”  

→ 清醒者少量多次喝淡盐水(500ml水+1啤酒盖盐)  

→ 昏迷者侧卧防呕吐窒息,禁喂水、禁退烧药(布洛芬加重肝损伤)  

中医急救技巧:用藿香正气水稀释擦拭腋窝、腹股沟;按压人中、合谷穴助清醒


科学预防:三层防护网构筑生命屏障

环境与行为干预  

- 躲高温:11:00-15:00避免外出;湿度超70%时空调必需  

- 巧降温:空调设定26-28℃;厨房安装排气扇;车辆熄火后无人滞留  

- 勤补水:每小时补水200-300ml,选择含电解质饮料(避免高糖、酒精)  

高危人群专项防护  

人群

风险点

防护措施

老年人

体温调节功能衰退

上午10点-下午4点禁止外出;避免艾灸、高温泡澡

儿童

出汗能力弱、产热高

玩耍时饮三豆饮(黑豆+绿豆+赤小豆);穿戴透气竹编帽

户外工作者

高强度劳力产热

每30分钟休息一次;穿戴降温背心;团队互检


中医预防宝典  

- 茶饮方:乌梅陈皮饮(乌梅10g+陈皮5g煮水);绿豆甘草汤  

- 穴位保健:每日按揉内关穴(前臂掌侧,腕横纹上2寸(3横指),两筋(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)之间)、足三里(犊鼻下三寸:小腿外侧,外膝眼为犊鼻穴,直下三寸,约四横指,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)  

- 香囊驱暑:藿香、苍术等打粉佩戴  

热习服训练:每天1.5小时中强度运动(如快走、慢跑),持续10-14天,可提升30%耐热力

 

关键总结

热射病是气候危机写下的生存考卷。记住口诀:“头晕口渴快歇凉,无汗高热速就医”。当高温高湿天气持续,一部风扇、一杯冷饮无法构筑安全屏障。空调不是奢侈品,而是生存必需品;降温不是特权,而是基本人权。

热射病防治的本质,是学会在极端气候时代重新敬畏自然规律。每一次成功的急救,始于对他人异常状态的警觉;每一例悲剧的预防,藏在打破“再坚持一下”的执念中。

宁国市中医院

服务热线:0563-4011999(24小时值班电话),0563-4011980(周一至周五8:00-17:00,周六8:00-11:30)

地 址:宁国市怀安大道59号

备 案 号:皖ICP备19002709号-1

Copyright (C)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

关注我们